不久前,中国篮协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一场国家队参赛总结会。此次会议主要是针对女篮、U19男女篮等队伍出去比赛后的归来汇报。与往常不同,这次会上新上任的篮协主席郭振明发表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讲话。
郭主席在会上直言不讳,他坚决反对“击鼓传花”式的责任推诿。他强调,面对问题要直面其根源,不仅要找出问题的表象,更要深入剖析触及本质。这番话在三位国字号主教练进行总结之后尤为引人注目,这三位教练分别是女篮主帅宫鲁鸣指导、U19男篮主帅曲绍斌指导和U19女篮主帅王桂芝指导。

宫鲁鸣指导在中国篮球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临危受命,带领中国男篮在长沙亚锦赛上从伊朗队手中夺得冠军。然而,今年他重新接手风雨飘摇的中国女篮时,期待虽高,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最近的女篮亚洲杯中,中国女篮半决赛输给了老对手日本队,仅获得第三名。
在总结会上,宫指导提出了四个主要问题:训练周期不足、基本功参差不齐、执行力不同步以及新老交替的阵痛。这些问题听起来像是输球后的“标准答案”,但郭主席的意图显然不止于此。他希望教练们能更深入地反思,不要只把责任推到球员身上。
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只看到了球员的问题?韩旭、李月汝等球员在WNBA都有一席之地,李缘、王思雨也是亚洲顶级的后卫。我们的球员天赋和能力在亚洲范围内绝对是第一档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打不过平均身高比我们矮一截的日本队呢?
这可能涉及到执教理念的问题。宫指导的成功建立在严格的管理和对防守、意志力的极致强调上。但在现代篮球中,讲究的是空间、速度和投射。日本女篮的传切配合、快速反击和精准的三分球就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我们在亚洲杯上仍然固守着高大中锋的阵地战,战术显得僵化,临场应变也慢了半拍。当日本队用全场紧逼和快速轮转换位把我们搅得天翻地覆时,我们的应对策略显得有些不足。这正是主教练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
除了宫指导外,其他两位教练也在总结中提到了一些问题,但往往较为空泛,没有深入到自身。而王桂芝指导是三人中唯一提到“后备力量”问题的教练,这表明她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CBA联赛越来越火,球员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但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的联赛到底培养出了什么?是能打硬仗的尖兵,还是一群在舒适区里打“养生球”的球员?许多CBA教练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失灵,这是因为他们在联赛中有超级外援兜底。但在国家队中,没有这样的“大腿”可抱时,他们是否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郭主席的话不仅仅是对宫鲁鸣指导的批评,更是对CBA一大批主教练的警示。他们习惯了依赖外援解决问题,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战术体系是否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这场总结会能真正“总结”出多少问题尚不得而知。但我真心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开始,一个让教练们真正开始自我反思、真正去“照镜子”而不是只找球员“找茬”的开始。中国篮球想要真正进步,靠的不是开几次会、喊几句口号,而是需要那些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去学习、去研究、去拥抱变化的篮球人。正如郭主席所说,要触及本质。中国篮球的本质问题在于我们的教练培养体系、青训理念以及整个篮球文化中的固步自封和不愿主动求变的态度。如果不能从这次失利中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