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转型盈利模式,CBA应考虑扩军。

来源:24直播网

在9月2日,媒体人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消息,他表示中国篮球协会(CBA)应该正式考虑联赛扩军的事宜。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一些民营俱乐部逐渐依赖出售青训成果和明星球员来获取营收的实际情况。

从商业角度来看,CBA的扩军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新球队的加入,新的资本注入,不仅能带来球员的流动,更能为联赛注入新的活力和更多营收的可能。然而,自2014年以来,CBA联赛未能实现扩军,其中原因众说纷纭。尤其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虑,担忧联赛的“蛋糕”会因分食者增多而变薄。

目前,CBA公司每年的利润分配,除了向中国篮球协会缴纳10%的营收作为授权费外,剩余的全部利润均分给现有的20支球队。每支球队所获得的利润大约为3000万,这在过去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超过了俱乐部的冠名费和门票收入。

然而,现实问题是,即便有联赛分红、冠名等俱乐部自身的商务开发以及门票收入这三大支柱,也难以支撑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当母公司不再为俱乐部提供资金支持时,俱乐部只能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来维持运营。近年来,出售明星球员成为了新的趋势。例如龙狮俱乐部已经在2024年先行一步,开始了这样的探索。未来,更多的民营俱乐部也将跟随这一趋势,通过向CBA联赛其他俱乐部出售明星球员来获取收入。

这一新趋势可能会改变俱乐部的收入结构,让出售球星所得的收入成为俱乐部的最大收入来源。甚至可以考虑让新加入的球队缴纳扩军费,或在新球队初入联盟时,通过出售明星球员给他们以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在这个人民篮球的时代里,无论是从扩大联赛的覆盖地区和人口规模出发,还是从CBA俱乐部的财务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CBA都应该考虑尽快引入新的球队和资本。CBA虽然受到美国篮球联赛的影响较大,但其青训模式、球员转会和联赛内部财务等层面更接近欧洲联赛的模式。因此,从整体上看,CBA扩军是利大于弊的决策。

对于那些有望加入CBA的球队来说,他们不应只期待分得CBA的利润,而应该思考如何为CBA做出贡献。如同林冲上梁山需先缴纳“投名状”一样,加入CBA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为这个大家庭做出贡献。这样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否则就只能算是分享大锅饭了。因此,CBA扩军不仅对联赛本身有益,更是对那些有志于在篮球领域有所作为的球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